一、影片概况
中文片名:七声
外文片名:Seven Notes in One Tune
国 别:中国
类 型:剧情、社会、人文
片 长:115分钟
幕 幅:遮幅
声 制:5.1
语 别:国语
发行版本:数字2D
排 次 号:001102072019
最低场次:【*】
票房结算标准:1、版权方、投资方、制片方和发行方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需状况,按照全国各城市票价水平,将城市分为两类:
A类:一线城市4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B类:A类以外的其它城市;
2、结算标准为以下每人次票价:
数字2D:A类35元/人.次,B类30元/人.次;
(特别说明:以上仅为结算标准,电影票价属于市场调节价,销售价格由影院自行制定)
贵方应按照不低于该影片票房结算标准与我司进行结算,如实际终端电影销售票价高于票房结算标准的,则以实际终端电影售票价结算为准,我司对院线、影院向观众销售的票价不做任何限定,票价完全市场化。
出 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华瑞影业(天津)有限公司、北京百年好合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发 行:北京百年好合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联合发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山水艺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硬盘制作:北京千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密钥制作:中影华夏聚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密钥下载:https://www.zyhxjh.com
上映日期:2023年07月11日
首轮密钥期限:2023年07月11日 - 2023年08月10日
影片数字硬盘原价及赔偿标准:
【*】
二、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视点独到、贴近民心、直抵人间冷暖的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品。
故事发生在当下的中国苏州,在一家江南饭馆,20岁的打工妹阿霞与来饭馆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毛果不期而遇。影片在建构的一个很有意味的江南餐馆的电影时空里,由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毛果的视角很好地呈现了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冷暖人生。不谙人情世故和各种社会规则,但却散发出人性亮点的小人物阿霞的形象呼之欲出,由此表达了“对任何生命律动的尊崇和敬畏”,同时也表现了大学生毛果的自我成长和对知行合一的践行。故事结束在四川山区,已经是记者的毛果在四川山区调研时意外遇到了阿霞,这时的阿霞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
三、卖点分析
1: 影片为中国银幕增添了一组新的人物形象,并在全球化面临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提出了对“漂泊”与“乡愁”这样一个现代性主题的思考与书写。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位“阿霞”和阿霞身边的那些工友。阿霞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用心记录与诠释,因为那里温存着时代的底色,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饭馆中其他工友对阿霞的包容和社会底层之间的抱团取暖构成了影片的一抹亮色。影片的社会性、多样性与复杂性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來呈现和抵达的。影片不仅关注主人公阿霞的生存处境和命运,还关注打工群体的生存状况,注重对人物群像的塑造,人物多元而饱满,展现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轨迹,为中国银幕增添了一组新的人物画卷。“城市里万声迭转,‘七声’穿析群嚣”,“他们的伤痛与欢乐,都是这时代的根基,汇集起来,便是滚滚洪流”——人间万象,大音七声!为他们述说,为留在土地上和漂泊在城市的农民述说,是艺术家应该为这个时代承担的表达责任。影片就“回不进去的乡村,融不下的城”这一社会性话题展现出这一群体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对于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不断追寻。在当下,在全球化时代和全球化面临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作者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提出了对“漂泊”与“乡愁”这样一个现代性主题的思考与书写,同时也追求“大音希声”之和的整体意蕴。
2 : “爱”与“爱而不得”的时代话题
阿霞会爱上毛果还是小李?阿霞与毛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共情关系?
大学生毛果跟阿霞和饭馆打工者的命运轨迹原本是两条很难交汇的平行线,但毛果却意外地走近了他们,不同的阶层之间会有跨越吗?毛果在遇到他们后有改变与成长吗? 阿霞与毛果之间有爱吗?还是“爱而不得”或存在“爱与不可能性”?阿霞和毛果之间差异很大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由此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配菜员小李暗恋着阿霞,他们之间的爱会结出一个好的果吗?
3: 阿霞和弟弟的关系,很像“扶弟魔”,阿霞和安姐的关系是不是又呈现出“女人帮女人”这一会引起热议的社会话题?
阿霞这个人物通过她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更饱满、更立体的形象,其他人物故事又借由阿霞的故事穿插其中。尤其以阿霞与弟弟、阿霞与安姐的关系最为突出。阿霞与弟弟阿强的关系,有些像母与子的关系,用我们今天的词来表达就是令人扼腕是“扶弟魔” 。这种姐弟关系映照出今天中国农村很真实的一面。 母亲的早逝让姐姐阿霞无时无刻不想罩着弟弟——呵护有加、不求回报,但同时也缺失母爱的阿霞却不自知,她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也承受了家庭的伤痛。她和她的家庭被多层面的社会问题裹挟着:返乡结婚问题、农村重男轻女的受害者和延承者的问题、返乡后再一次面临打工与子女的留守问题,年老的父亲(年老的农民工)孤守乡村和养老的问题。大城市的蚁族问题、拼爹时代的问题、成功学与社会关系学的问题还有乡村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问题。
阿霞与安姐像一对苦难中的好姐妹,阿霞面对安姐表现出的是仗义执言、侠肝义胆,但也有她的突兀、不加掩饰、令人错愕的一面。她们之间的彼此互动构成了影片冲突的“核”,也由此导致了阿霞某种命运的起起伏伏。“女人帮助女人” “女性命运共同体”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实际生活中,女性帮助女性,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有很多实际行动在付诸。女性天生懂得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所以女性之间需要守望相助、情谊相待。单个女性的力量很微弱,但聚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柔软却很坚固的女性力量。阿霞与安姐的情谊人生,应该被看见,也应该被更多的观众看见。
4:阿霞是躁狂抑郁症患者吗?病症关联的社会性话题是什么?
不谙人情事故和各种社会规则的底层女孩阿霞,善良、正直、单纯、执拗、耿直,还有些“缺根筋”,与她所处的时代好像有些“隔” 着,小人物的“历史不可能性”、连同她自身的局限和所谓的“不正常” 状态,铸就了她命运的起起伏伏。每次别人说到阿霞的不正常,是不是又“犯病”时,恰是阿霞仗义执言、挺身而出之时。阿霞一次次的“躁狂”,甚至因仗义和“躁狂”把自己弄到了看守所而让大老爷们不禁汗颜,那么阿霞真的是西医所定义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吗?她更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正常人”,并令我们反观和思索。电影弱化了小说中阿霞的躁郁症,而更突出她的“缺根筋” 和“耿直”。她对苦难的忍耐和承受以及天生的良知是当今社会所稀缺的。在商业大潮席卷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偶在,一个能力有所缺失、承受着苦难的小人物该如何生存并葆有她的乐观和坚韧?
5: 影片把烟雨江南、美食江南与融入叙事的评弹结合在一起。
影片中充盈着烟雨江南的景致与吴侬软语的味道,在声画的处理上,丰富的江南市井声和怡人的江南景色融入其中。而且把情调江南、婉约江南、饮食江南与融入叙事的评弹结合在一起,使影片有了一种别致的韵味和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并给人物出入的江南水乡多加了一个维度的观感体验,产生了很好的观赏效果和互动效应,也使得影片显得“高级”和有意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七声》中人生的禅意况味与儒道思想融入在具有烟火气的烟雨江南中,融入在世俗的、美好的饮食文化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能让观众充分感受江南格调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6 : 演员的整体表演呈现出一种接地气的“存在感”。
影片中的几位主角念着他们的故乡和亲人,操着他们的家乡话,演员的表演朝着生活化靠拢,而方言让演员的这种表演更有了烟火气和丰盈的力度。影片中飘荡着麻辣味的四川话、吴侬软语的苏州话和铿锵有力的河南话,传递着浓浓的乡音与乡情,诠释着他们的光阴,他们的故事。该片的演员有的本身就是北漂、沪漂或横漂,对“漂泊”与“乡愁”的体味比较深,该片发挥每个演员的特质,以接地气、有呼吸感和“存在感”的表演形式来诠释和丰富人物形象,并体现出了导演思维下的直抵内心的“润物细无声”的影片风格。
7 : 电影《七声》根据当代新锐作家葛亮的小说《阿霞》改编。
葛亮:作家、教授,香港十大青年学者,是迄今获得“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项最年轻的获奖人;葛亮的作品呈现了一种“新古典主义”的风格,2022年作品《飞发》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23年《燕食记》荣获2023当代文学论坛揭晓的2022年度长篇五佳作品。2023年2月,当选新一届的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8 : 该片导演韩君倩是中国第一个同时获得金鸡奖、华表奖的女导演,一以贯之的是编、导(摄)、剪多位一体的作者电影的创作方法。
。
韩君倩:一级导演,同时兼任电影创作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创作者与研究者身份兼具,学术背景为她的创作凭添了不一样的底蕴。剧情片《七声》的创作是编导剪三位一体,作者韩君倩的探索与发现贯穿于影片从剧作—导演(拍摄)-剪辑的全过程,并把这三次的再创作统摄为一体,缝合交融、自如穿行,使得《七声》成为一部追求人文表达和艺术品质的真正意义上的作者电影,同时它又是一部由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的视点关注当下、关注民间、关注人间冷暖的的大众电影。从现实主义力作《钢琴梦》《乡愁》(《月是故乡明》)到直抵人心的剧情片《七声》,皆是对转型期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轨迹的一次形象化的描述,更是对小人物、对底层人命运的一次饱蘸感情而又克制的述说。导演希望站在更高的哲学层面和人性层面上去传达出对生命个体的尊崇与敬畏。跨越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导演韩君倩始终坚持直观再现那些活生生的人物以及他们生活其间的可见景观,在虚构体制和纪录风格之间保持了十足的张力。
四、主创简介(主创名单以海报为准)
原著:葛亮 (该片根据葛亮的鲁迅文学奖入围小说《阿霞》改编)
编剧、导演、剪辑:韩君倩
主演:彭 静、王中楷、徐 萍、李景涛、朱彦颖
摄影:刘 派
录音:梅 竹
作曲:郑 骥
美术:周 岩
调色:熊巍
制片人:张伯辉、李一林
执行制片人:韩君倩、德 宏
艺术总监:强 歌
监制:郭本敏
出品人:金 越、陈力雄、李一林